亦作“褒衣”。亦作“裒衣”。賞賜的禮服。
《禮記·雜記上》:“內(nèi)子以鞠衣、襃衣、素沙。” 鄭玄注:“襃衣者,始為命婦見加賜之衣也?!薄抖Y記·雜禮上》:“復(fù),諸侯以襃衣、冕服、爵弁服。” 鄭玄注:“襃衣,亦始命為諸侯及朝覲見加賜之衣也?!?清黃宗羲《高旦中墓志銘》:“五君子之禍,連其內(nèi)子。 旦中走各家告之,勸以自裁。 華夫人曰:‘諾,請得褒衣,以見先夫于地下。’”
寬大之衣。
《漢書·朱博傳》:“又敕功曹:‘官屬多襃衣大袑,不中節(jié)度,自今掾史衣皆令去地三寸?!?宋梅堯臣《送楊辯青州司理》詩:“儒者服褒衣,氣志輕王公。” 清昭槤《嘯亭雜錄·馬侯》:“軍中無以為娛, 馬乃選兵丁中之韶美者,傅粉女粧,褒衣長袖,教以歌舞,日夜會飲於穹幕中。” 王建中《蔣翊武事略》:“監(jiān)守者以其裒衣大袖,且垂辮,與所捕諸人異,釋之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