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詞典 > 詞語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
角黍

拼音: jiǎo shǔ
注音:ㄐ一ㄠˇ ㄕㄨˇ
詞性:
結(jié)構(gòu): 其他
近義詞:
反義詞:
詞語解釋
食品名。即粽子。以箬葉或蘆葦葉等裹米蒸煮使熟。狀如三角,古用粘黍,故稱。
引證解釋

⒈ 食品名。即粽子。以箬葉或蘆葦葉等裹米蒸煮使熟。狀如三角,古用黏黍,故稱。

《太平御覽》卷八五一引晉周處《風(fēng)土記》:“俗以菰葉裹黍米,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,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。一名糉,一名角黍?!?br/>宋周邦彥《齊天樂·端午》詞:“角黍包金,香蒲泛玉,風(fēng)物依然荊楚?!?br/>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穀四·粽》:“糉,俗作粽。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,尖角,如椶櫚葉心之形,故曰糉,曰角黍。近世多用糯米矣,今俗五月五日以為節(jié)物相餽送。或言為祭屈原,作此投江,以飼蛟龍也?!?br/>清趙翼《連日競渡再賦》詩:“競渡傳從楚歲時,為投角黍弔湘纍?!?/span>

國語詞典

以蘆葉或竹葉裹成尖角的粽子。

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
角黍

  • 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(fā)明的,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(tǒng)食品。
  • 春秋時期:用菰葉(茭白葉)包黍米成牛角狀,稱“角黍”;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,稱“筒粽”。
  • 明代李時珍《本草綱目》中,清楚說明用菰葉裹黍米,煮成尖角或棕櫚葉形狀食物,所以稱“角黍”或“粽”。
  • 明清以后,粽子多用糯米包裹,這時就不叫角黍,而稱粽子了。
  • 最早記載見西晉周處的《風(fēng)土記》 :“仲夏端五,方伯協(xié)極。享用角黍,龜鱗順德。注云:端,始也,謂五月初五也。四仲為方伯。俗重五月五日,與夏至同?!瘢ㄍ?“鴨”),春孚雛,到夏至月,皆任啖也。先此二節(jié)一日,又以菰葉裹黏米,雜以粟,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,二節(jié)日所尚啖也。……裹黏米一名‘糉’,一名‘角黍’,蓋取陰陽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?!?/li>
  • 收藏 菜單 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