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詞典 > 詞語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
雜徭

拼音: zá yáo
注音:ㄗㄚˊ 一ㄠˊ
詞性:
結構: 其他
近義詞:
反義詞:
詞語解釋
封建社會徭役之一。其剝削范圍及剝削程度隨統(tǒng)治者需要而定﹐無嚴格規(guī)定。m.
引證解釋

⒈ 封建社會徭役之一。其剝削范圍及剝削程度隨統(tǒng)治者需要而定,無嚴格規(guī)定。

《唐六典·戶部·郎中員外郎》:“凡賦役之制有四:一曰租,二曰調,三曰役,四曰雜徭?!?br/>《舊唐書·楊炎傳》:“其租庸雜徭悉省,而丁額不廢,申報出入如舊式?!?br/>《清史稿·食貨志一》:“清因明之舊,衛(wèi)屯給軍分佃,罷其雜徭?!?br/>范文瀾蔡美彪等《中國通史》第四編第一章第一節(jié):“夫役--又叫雜徭。 北宋夫役,表面上是按人丁戶口科差。但官戶、形勢戶享有免役特權?!?/span>

國語詞典
網絡解釋

雜徭

  • 雜徭是宋代臨時性的差遣。主要從事地方建設項目,如修路、治水、挖渠、筑壩等。 有時也承擔修建官府私第,搬運官吏私人物品等。宋雜徭,無固定時日,亦無固定名稱,如春天征調,叫調春天; 應付緊急事務而征調民力,叫調急夫。這種雜徭雖有利地方建設,但征調無時,應役者常廢農務,又兼富戶詭避,致使民貧役重,困苦不堪。雜徭自熙寧十年 (公元1077年) 亦行雇役制,應役者出錢代役,此錢稱“納夫錢”或“免夫錢”。制度較靈活,應役與出錢代役均可。
  • 收藏 菜單 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