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詞典 > 詞語
漢語詞語拼音 漢語解釋

喝盞

拼音: hē zhǎn
注音:ㄏㄜ ㄓㄢˇ
詞性:
結(jié)構(gòu): 其他
近義詞:
反義詞:
詞語解釋
1.金代以后至明朝宴的一種儀式。 2.泛稱陪飲。
引證解釋

⒈ 金代以后至明朝宴的一種儀式。

明陶宗儀《輟耕錄·喝盞》:“﹝天子凡宴饗﹞眾樂皆作,然后進酒詣上前。上飲畢,授觴,眾樂皆止;別奏曲以飲陪位之官,謂之喝盞。”

⒉ 泛稱陪飲。

清曹寅《同人分曹劇飲戲為韻語邀之》:“花枝苦乏喝盞輩,所習(xí)揚觶兼贊侑。”

國語詞典
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
喝盞

  • 喝盞,古代蒙古貴族飲宴習(xí)俗。源于金朝女真族舊禮。元太祖成吉思汗沿襲此俗,據(jù)《新元史·乞失里黑傳》載:“太祖即位,乞失里黑、巴歹并封千戶,賜號答剌罕,遇大宴喝盞?!?。此為蒙古宮廷飲宴設(shè)司禮官之始?!兜缊@學(xué)古錄·孫都思氏世勛之碑》釋其意曰:“國家凡宴饗,自天子至親王,舉酒將酹,相禮者贊之,為之喝盞”。《南村輟耕錄》則詳細(xì)記述了宴飲喝盞的情景:元帝宴饗時,一人手持酒觴,立于右階,另一人持拍板,立于左階。進酒前,持板者贊曰:“斡脫”(亦作月脫,蒙古語進酒之意),持觴者和道:“打弼”(就座之意)。俟持板者擊板一拍后,王侯大臣等按規(guī)定或坐或立或跪。隨之奏樂,向皇帝進酒,飲畢授杯,樂聲亦止,另奏別曲,王侯大臣等飲酒。飲料有馬湩、葡萄酒、米酒、密酒等,以銀制或鍍金大盞盛之,列于食案,每2人合一大盞,各有大勺一把,取酒于盞中而飲。宴后,命優(yōu)人、幻人、技人向皇帝獻(xiàn)藝。諸王設(shè)宴時,亦行此俗,但規(guī)模比宮廷小。
  • 收藏 菜單 QQ